获得“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精确测量中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设施建设成功并发布首个物理成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朱诺协作组物理分析组组长温良健报告了朱诺号的首个物理结果。通过分析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计59天的有效数据,朱诺协作团队测量了被称为“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的光晕(12)的光晕角和相关质量参数,比以往实验的最佳精度提高了1.5至1.8倍。 据报道,这两个振荡参数首先是通过太阳中微子测量的,但也可以通过反应堆中微子精确测量。此前,站台存在约1.5倍的不一致两种方法的质量平方差测量结果存在很大偏差,这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偏差”,暗示了新物理学的可能性。江门中微子实验证实了反应堆中微子的偏转。未来,只有朱诺号实验能够通过同时测量太阳中微子和反应堆中微子来证实或反驳这种偏见。相关论文于11月18日提交给该期刊,并发表在ARXIV预印本网站上。 经过朱诺国际合作团队十余年的设计和建设,朱诺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中微子实验装置。朱诺号在运行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批数据显示,其探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完全达到或超过了设计预期,这表明朱诺号已经做好了开展中微子物理前沿研究的准备。这探测器性能分析文章提交至《中国物理C》,并于11月18日发表在ARXIV预印本网站上。 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丁赤标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是汇聚全球智慧的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国际合作中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这也是中科院在引领现代科技领域发展、践行大国责任的具体实践。期望项目组继续努力,确保江门中微子实验高效平稳运行,提高运行效率,与全球科学家紧密合作,不断产出原创科学技术成果。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国际影响的技术成果。 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新闻发言人王一方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仅用2个月就完成了如此高精度的测量,表明朱诺号探测器的性能完全达到了设计预期。前所未有的对三种中微子振荡的测量,测试了三种中微子振荡的框架,寻找超越这个框架的新物理。” 朱诺号是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共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5个科研机构的700多名研究人员。 “作为朱诺机构委员会主席,我很自豪看到全球为实现这一里程碑而做出的努力”法国斯特拉斯堡“朱诺号的成功反映了我们整个国际团队的承诺和创造力,”马可说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 Dracos。 通过其超高的探测灵敏度,除了聚焦中微子质量有序这一主要目标外,朱诺号还将精确测量中微子振荡参数,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地球中微子进行研究,寻找超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朱诺号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可升级为世界上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β实验,用于测试中微子是否是其自身的反粒子并检测中微子的绝对质量。 “未来几十年,江门中微子实验将不断取得重要物理成果,培养新一代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江门中微子实验副新闻发言人曹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