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死胡同”,编织密密麻麻的“路网”,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廖建云)千里到江陵,一日可回?在今天的武汉都市圈,这个答案早已超越了诗意,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现实。 近年来,红莲湖旅游度假区以“硬连接”为引领,以“强产业”为核心,推动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建成,编制出内外通畅、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路网,为武汉都市圈协调发展注入强劲“交通动力”。 打通“死路”,武鄂合作“筋骨”更强 “以前去武汉都是步行,但现在未来三路将无缝连接,方便多了!”鄂州市红莲湖恒大金碧天下的居民王先生感慨万千未来3条道路全面通车。曾经困扰同地区居民的“死路”,如今已成为连接武汉和鄂州的宽阔马路。 未来三路的建成,是红莲湖旅游度假区大力推进吴氏“断头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武汉与湖北联动发展的背景下,红莲湖旅游度假区将开辟“断头路”作为协同发展的“第一招”。未来二路、高新六路、高新七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大大提升了武汉与鄂州的互联互通程度,由“邻居”变为“近邻”。 编织密“路网”,充实武鄂合作“体” 今年9月,随着最后一批沥青混合料上路,沪西安高速公路红莲湖互联互通连接线工程主体工程竣工。它犹如一条“毛细血管”与“大动脉”精准相连,使得从红莲湖到未来科技城武汉的车程从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有效实现鄂咸高速公路与红莲湖地方路网的紧密衔接。此后,鄂县高速红莲湖站、武黄高速庙岭站、舞阳高速红莲湖南站的“金三角”格局不断加速。 与此同时,红莲湖内部路网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未来,这些道路将连接武汉未来城和鄂州红莲湖大数据产业园。金山大道与武汉科技五路连接通车。高新六路、高新七路将促进苗岭与武汉宝山之间的高速连接。结合速度,五峨黄黄高速S257与X垂直线仁城大道南北走向,连接整个苗岭地区,与武黄高速、歌庙线形成大环线,充分连接与武汉的区域交通网络,丰富武鄂协同的交通“体”。 优化“微循环”,让武鄂合作“血管”畅通 在城际公路网“大动脉”连通的同时,承载日常通勤和生活的公共交通网络“微循环”也迅速变得更加密集。武汉公交359路延伸至红莲湖地区。 206路、207路公交车从庙岭出发,无缝换乘武汉地铁11号线。全国首辆公交车连接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未来的高科技大道……这些跨城公交车显着改善了沿线数万居民的日常出行以及红莲湖居民和工作人员的配合。 “票价才几块钱,比自己开车效率高,还可以休息。”在武汉打工的红莲湖居民刘女士说,“新开通的208路(未来三路——恒大文旅城)确实方便。”公交线路票价实惠,停靠站点密集,深度融入边境地区群众生活圈。日益常态的跨城市通勤,也是武汉与湖北“一体化”的最直观体现。 在道路网络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机会就会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连接”不仅拉近了时空距离,也在更深层次上引发了武汉与湖北协同发展的“软融合”。位于光谷科创走廊、高新等交通要道沿线大道和未来三路,武汉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红莲湖辐射。不断拓展、更加集约、优化的交通网络,是一道强劲的脉搏,为武汉与湖北协同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未来,红莲湖旅游度假区将持续优化路网结构,进一步消除行政区划带来的隐性障碍,推动武汉都市圈从“物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伴随着这样的快速发展,它将走向更加充满活力和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