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十五五”|以改革力量开辟发展新天

制图:彭章霞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步,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纵观“十五规划”建议,“改革”二字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划建议明确,“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是“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原则之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是关键目标。 历史的巨笔常常在关键点上留下墨迹。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性。从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总体制度设计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推动改革新征程,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改革精神始终如一,改革实施有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一马当先,谱写了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诗。 改革既是“国事”,又是“家事”。老百姓眼中的改革是什么?它是负担得起的药品、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呼吁人民进行改革,改革就会做出回应。纵观“十四五”时期,重点领域改革是认真而大胆的。针对隐性壁垒、地方保护等顽固问题,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持续向深水区发起冲击;面对迫切需求和公众关切,一开始就建立了门诊慢性特病直接结算,除部分特大城市外,放宽了结算限制。一项又一项改革不断打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障碍。 然而,改革进步发展到今天,“唾手可得的果实”都已被采摘,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未来仍有很多挑战。向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国内循环存在卡点,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保障民生还存在短板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破除各种瓶颈;从外部看,百年来世界变化不断加速,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混乱交织在一起。创新面深入发展,混乱面更加突出。 为何打破局面,开出一条路?只能从改革中寻找动力,从开放中寻找活力。去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9年完成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此时恰逢“十五”时期。可以说,“十五五”是一份“内容更高、味道更浓”的发展规划和改革答卷。 那么,如何改变呢?这个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朝着问题跑、解决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做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理论变革、推动制度变革。 “十五”时期是主要实现社会主义模式的关键时期夯实基础,全力以赴。打牢基础,必须巩固和扩大优势,克服瓶颈,补短板,使基础更加牢固、更有韧性;全力以赴,必须锚定目标,着力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确保社会主权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改革任务复杂、困难重重。我们应该着力在哪里、在哪里突破?实践证明,抓住改革要点,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纲要的重点。有必要推动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所有制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扎实、利好多、稳定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是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只要我们不放松锚定目标,更加努力推进深度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就一定能打开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吴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