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蝴蝶变“吐鲁番”

- 编辑:admin -

荒山蝴蝶变“吐鲁番”

走进宣恩县焦园镇焦园社区良丰片区,200公顷曾经的闲山如今已改造成现代化的葡萄种植园,成为远近闻名的“吐鲁番”。 今年10月,宣恩县公布的“财富园区盘活焦源镇闲置资产”创新实践成功入选湖北省自然资源领域振兴国有“三资”典型案例(第一批)。记者近日前往探访此事。 困于荒山 长期以来,梁丰地区有200公顷荒山荒地闲置。土地分散、利用率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当地农民蔡文年至今回忆道:“这片山地变得荒芜,草长得比人还高,看着心里不舒服。” 面对t土地资源匮乏与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成为蕉园镇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2025年,为生存荒山荒滩资源,宣恩县启动“三荒”创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将焦园镇焦园社区良丰葡萄园项目纳入试点范围。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市场机制运作,引入焦园镇国有平台宣恩县石南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综合开发。 葡萄种植基地。 (资料图) 宣恩县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县内“三荒”等未利用土地进行专项清查。蕉园镇积极开展工作由县专门小组指导,充分了解资源权属、面积、分布和生态背景。 通过严格落实焦远镇乡村规划员直村服务机制,运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图”系统,利用“三区三线”数据管控,科学明确宜农、宜林、宜居区域,为试点项目选址和规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这种“调查分析—科学规划—生态发展—产业融合”的模式后来成为宣恩县山体振兴的关键。 现代转型 梁丰葡萄园创新性地采用了“土地经营权入股+流转”的方式。村集体整合分散的农户土地,引入市场主体统一开发经营,形成建立“国有企业+社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相关部门积极提供用地政策咨询和程序指导,确保项目依法合规用地。这既保证了土地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又保证了各方利益共享,实现资源变产权、互助基金、农民变股东。 焦源镇在发展过程中,严格落实“山、河、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要求,采用生态护坡、节水等绿色技术,减少对原有地形的破坏。通过生态发展和综合治理,项目区植物覆盖率提高60%,水土流失减少80%,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技术员雷华军指着干净的葡萄棚说:“我们采用技术滴灌,节约用水50%以上,生态护坡防止水土流失,还修建生态沟渠保护水质,使葡萄完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葡萄的选择。 (资料图) “阳光玫瑰”清甜无酸,“夏夏”皮薄汁水爆棚,“蓝宝石”脆甜无渣,“深红”无籽鲜爽爽口,“富士稔”籽粒饱满……五种葡萄在7-10月的保藏阶段成熟,延长了市场供应期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由于葡萄园靠近耀天眼景区,今年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 振兴离子变化 已有30名村民稳定就业。农民通过土地共享获得分红,人均年收入增加3.2万元;村集体通过土地分红,每年获得15万元分红……荒山变“土鲁盘”,不仅为乡村复兴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来源,还带动周边乡镇100多公顷同类土地安居乐业。 葡萄种植基地。 (资料图) 在葡萄园里干活的农民唐泽友笑着说:“我今年51岁了,出去打工很难找到工作,现在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了,每天能挣100块钱,还能照顾家人,比守着荒山还好!” ” 宣恩县石南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雷表示,在种植业的基础上,拟拓展农村功能旅游和农业旅游设施预留空间,建设旅游线路、体验农场等休闲设施。接下来,良丰葡萄园将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新模式,打造集果品精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持续有效提升土地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指导下,蕉园镇不仅通过“一体化供给、立体开发、枪山振兴”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改革创新举措,有效地重新改造了“沉睡”的资产自然资源,而且通过务实的描述,打造了环节少、效率高、成本低的营商环境。 蕉园镇主要负责人表示:“凉丰地区充分证明,绿水青山是非常重要的资产。我们将系统谋划、精准施策,让更多的“三章”之州过上好日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