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努力”到“聪明”,电缆的高科技“蜕变”
- 编辑:admin -从“努力”到“聪明”,电缆的高科技“蜕变”
原标题:电缆的高科技“变态”应用于“深海一号”平台的深海永久系泊聚酯电缆。图片由对话绳提供,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在航运业,细缆是“幕后英雄”。它并不明显,但却是船与岸之间的重要纽带。堪称船舶的“生命线”。从几百年前的麻绳到如今的超高分子材料,电缆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较大的船舶需要更强的电缆。看似普通的绳子,在物质革命的赋能下,变成了真正的“大力水手”。以香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SI Brothers Rope Industry公司开发的系泊绳索为例。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与同直径的钢缆相比,其强度相当,但其重量仅为钢缆的1/7。同时还耐腐蚀、耐酸碱,即使长期浸泡在海水中也能保持良好状态。行程越长,所需的电缆耐用性就越好。从海岸到远洋,从热带到极地,人类的航海已遍及全球。导航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电缆具有专用性和多功能性。例如,为解决船舶火灾反应迟缓的问题,应急拖带成为常态,用更轻、更强的耐高温合成纤维缆取代缆钢,为事故处置赢得作业时间。测试结果表明,在750摄氏度高温下连续燃烧1小时后,强度保留率达到90%以上。除了传输之外,电缆已成为多面手。在海洋工程中,电缆用于系泊主要海上结构,例如浮式码头。输出、储存和装载装置;在海上能源中,电缆是海上风电场、波浪能发电设施定位系统的关键部件;在科学研究中,集成光电通信功能的特种作业电缆可以同时完成系泊、拖带和数据传输任务……海南岛南部,深水半潜式采油储平台“深海一号”正在持续作业。海水之下,国产深海系泊缆成为平台隐藏的“看门人”。它的直径只有270毫米左右,但拉力却高达2300吨。它的一端牢牢地“抓住”了1000多米深的海底准备的金属锚链,另一端则牢牢地连接在半潜平台上。设计可在深海连续服役30年,为钻井长期作业形成安全防线平台。正是从“努力”到“聪明”,乘着智能化的东风,小电缆正在加速进化。通过引入智能标签,电缆也拥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只要打开手机一扫,就能查出一根电缆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记录,让每一次使用都有可追溯。不久的将来,电缆上将安装传感器,实时告诉工作人员电缆的松紧程度、是否损坏、是否需要更换,使电缆管理更加安全可靠。从过去的苎麻绳到如今的高科技电缆,从简单的系泊到智能跟踪,电缆的“变态”仍在继续。未来,通过材料升级、设计优化和创新,无怪乎小电缆将在更深、更远、更苛刻的海洋环境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响。 (作者为vi《船舶与海洋工程》杂志社社长(本报记者韩鑫采访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