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生态观察新视角!华中里小学师生重新发现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何鹏 通讯员胡福斯)11月21日,江汉区华中里小学胡福斯老师再次带领学生团队来到沙湖生态区,开启“沙湖探鸟”系列活动第二站。与第一次以沙湖A区为重点不同,本次活动重点关注B区和C区水域,通过对比两区水质差异、监测鸟类活动变化,同学们在同一生态训练环境下,深入了解不同区域水质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卓有成效。 在两个地区寻找鸟类并观察差异之间的生态联系 相比鸟窦首次在A区的活动,BC区的探索让学生有了新的发现。黑面鹛在清理 BC 地区的森林边缘仍然成群活动,互相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然而,学生们注意到,这里的鸫鹛的黑脸更多地出现在地面和树枝之间。 “之前在A区,大部分都是在树上啄果子,而这次在B、C区,很多都是在地上寻找虫子来吃!”王作霖同学一边录音一边分享。 湖边大树下的山鸽数量与A区相似,但活动范围更集中在靠近浅滩的区域;灌木丛中的伯劳仍保持着“猎人姿势”,但B、C区的伯劳似乎更喜欢呆在芦苇床附近的树枝上。它们时不时地奔向浅滩寻找食物; B、C地点的芦苇丛中,莺明显活跃,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这里的芦苇颜色更深,莺儿跳来跳去的次数也比A区多!”辛同学兴奋地帮忙。胡福斯大师引导大家思考:“鸟类活动的差异可能与我们即将测试的水质有关。” 水质对比揭秘两地生态秘密 带着对鸟类活动变化的疑问,学生们变身“专业督察”,在湖心浅滩、栈道进行水质检测。采样时要小心避开浅滩、水生植物和海岸岩石,以保证水样的纯度。 在溶解氧检测过程中,差异逐渐显现——BC区湖道溶解氧含量高于A区,B、C区浅滩溶解氧分布较多。 “难怪B区和C区有这么多黄莺!”董恒瑞同学恍然大悟:“溶氧高,水中虫子多,黄莺足矣。”胡福斯老师进一步解释说:“同一沙湖不同区域的水质稍有差异,就会影响水生生物的分布,从而改变鸟类的觅食和栖息地。 B区和C区的芦苇较茂密,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氧气,所以黄莺更青睐它们。” 表演升华加深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在活动最后的分享环节,同学们根据自己探索两个沙湖的经历,畅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次去A区,只是觉得鸟儿很漂亮。在BC地区的这段时间,通过对比水质和鸟类活动,我意识到保护每一片水域的重要性。大家还根据两次在不同地方观察到的鸟儿的动作,在金辉老师的带领下,对之前创作的舞蹈进行了改进,金辉老师特意为大家制作了舞蹈。描绘了柳莺的动作更加活跃和伯劳狩猎位置的变化场景。 胡福斯老师表示,“麦格斯也表示,今后他们会更加关注周围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仅要保护沙湖的总体水质,还要关注每一个小水体的变化,用实际行动保护鸟类的家园。” 此次沙地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的模式,在实践中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未来,这支“生态小卫士”团队将继续关注沙湖生态,用更多的田野探索来解开自然的奥秘,履行生态保护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