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播种前线:奋发有为 天气好播种忙

河南省宝丰县的田野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农民们利用阳光明媚的天气种植冬小麦。人民日报记者 商明珍 摄 “那块地已经快准备好了,但是地势低,还得再等一会儿!” 11月18日上午,河南省宝丰县周庄镇的田间有些热气,一些阳光洒落在田间田埂上。种粮大户郭松海看着新犁说道。入秋后,河南持续降雨,迫使冬小麦播种推迟。现在晴好天气已经上线,终于带来了播种的“黄金窗口”。记者走过宝丰县周庄镇的乡村道路,田野里到处都是生活场景:有的地块正在犁地、平整,种子来来回回;在一些早播的田地里,柔软的绿色麦苗破土而出。并在阳光下伸展它们的叶子。 “我这里犁了100多公顷,往年都是早完的,但越晚,就越难模糊。”在郭家700多公顷的土地上,拖拉机有条不紊地进行旋耕作业,翻动着一层层新土,散发着湿润泥土的香气。他下去,捡起一点土,轻轻一捻,铺开。 “你看这土,要像筛子一样准备好,播深要均匀,才能出好苗,地势低的地方还有些湿,如果再晒两天,我宁愿晚播,也不喷香水。”向东走在路上,农民牛国旺蹲在自家的田里,忧心忡忡。他的两英亩地已经播种了。有的麦种撒得轻薄,有的麦种暴露在地表。 “看到天气好起来了,别人在播种的时候我却很担心。我前几天租了农机,迅速开始种植。 “没想到会是这样。”正在附近指导农民的平顶山市科技专员、宝丰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王公庆闻讯赶来,蹲下仔细一看。“放心,还能修好的!”王公庆拿了一把锄头,示意托比轻轻地挖地表。“找一把小锄头,沿着播种行轻轻耕一层湿土。厚度约为3厘米。 “它可以覆盖裸露的种子,不影响后续出苗。”教学时,他解释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土还没有到位就急于播种,农机运转时,很容易带土,导致播种深度不均匀。牛国旺向王公庆学了一些技巧后,拿着锄头忙了起来。生产者、农艺师王公庆探讨了晚播的技术要点。人民日报记者宋方新在田间拍摄,结束工作的郭松海和王公庆正在讨论晚播的技术起点。 “我的地过几天就要播种了,已经太晚了,每亩该播多少粒种子?”郭松海问道。 “每公顷土地的播种量比往年增加了近10公斤。”王公庆拿着一小块土,解释道。 “俗话说‘小雪不裂地,大雪不挖地’。现在已经下小雪了,还有几天的时间。 “成本不会增加吗?”有记者联系询问。王公庆笑着摆了摆手,给当地众人算了一笔“收支账”:“表面上看,种子成本增加了,但今年降雨充沛,水分充足。这节省的水费和电费只能抵消种子成本,总体种植成本大致相同。对于农民最关心的收成问题,王公庆进一步抛出了担忧:“只要按照‘四补一促’的方法,一定要用密植赶夜产、用播种赶夜产、用肥赶夜产、用好品质催夜产,再了解地区的冬前管理,晚播也能稳定亩产。”郭松海闻言连连点头,“有专家了解,我们就很容易感受到。”不远处的田地里,一名农机工程师从驾驶室里钻出来,弯下腰在地里挖种子的腿。“速度和深度都会受到影响。”程师傅抖了抖手里的泥,跳进驾驶室继续干活。“我们现在得赶紧上班了。 “播完这块地,我们还要去邻村去播种。”他对着车窗外喊道,“趁着天气好,我们要把大家的地都种完。”据他介绍,这几年,他一天能播种50多公顷,今年土壤太湿,他要经常清洗农机具,一天能播种30多公顷。为了赶农季,他就出去了。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最新消息,截至11月18日,全省小麦播种面积8116万公顷,占预计面积的95.5%,小麦播种工作较落实,日播种进度153万公顷。